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五年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围绕发展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人民的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向人民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确立了正确方向。特别是党的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体制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党领导,党是最高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支持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和核心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旗帜鲜明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要不断增强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确保党民有效治理国家,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增强制度自信,保持定力,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制度模式,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制度模式。”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专门收入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深刻阐述了评价一个国家制度是不是的、有效的“八个能否”标准,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系统提出“六个坚持”、“六个切实防止”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我国是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谋划和推进建设这个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增强制度自信,保持定力,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新时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党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要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局面。我们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在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中国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就是要体现人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根本制度,集中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的优势和特点。
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根本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对工作的领导,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阐述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制度,对加强和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提升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为更好发挥国家根本制度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五年来,中央局会多次听取全国会党组工作汇报,研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作出决策部署。党的中央全会对加强工作和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工作和立法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十二届全国及其会坚定坚持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特别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大事要事上敢于担当,依法审查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采取创制性方式及时妥善处理辽宁案中的特殊问题,依法作出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的决定和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依法作出有关决定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加强县乡工作和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和工作完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健全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使各级及其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书写了依法治国新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重要任务,阐明了法治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重要顶层设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十二届全国及其会坚定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到2017年11月,新制定法律23部,修改法律124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2件,立法工作呈现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的特点,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61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坚持把推动宪法法律有效实施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等决定;实施宪法确立的重要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歌法,实行特赦;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适应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推进反国家立法、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等重要立法任务作出了明确部署。全国机关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精心组织立法调研,为全国及其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立法任务做好服务保障。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zoty中欧体育全站